《财经天下》周刊报道说,根据美国农业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美国国内生产的94%的大豆和88%的玉米都是转基因作物。在这个转基因作物的生产与消费大国,大多数美国民众知情转基因的情况,而转基因的应用确已普及到除主食小麦之外的方方面面。双方得出的结论完全不一样,这之中必有一方是错误的。但真正的争论并不在于调查准确与否。
有位外国的医学博士曾为转基因的论战总结了这样一句话:“所有转基因出现的领域成了两相对立的局面:拥护转基因者近乎疯狂而愚蠢地维护转基因,反对转基因者也差不多丧失理性地逢转必反。”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稍有不同的是,在国内,支持转基因的人不少是有着专业科学背景的专家,他们认为反对转基因的人毫无理性可言,根本就是一群科盲、文傻。而反对转基因的人,多是草根人士,他们认为支持转基因的那些专家们,根本就是转基因公司的枪手,干的是拿钱发帖的活,说不定还是孟山都拨的款。特别是在一百多位院士联名上书要求推广转基因之后,反转基因的呼声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他们并不相信院士们的观点并质疑他们的出发点。
为什么有代表国家科学权威的院士介入后,反倒使反转基因的呼声更加高涨了呢?《财经天下》周刊报道说,“转基因食品仍然能够摆上美国人的餐桌、被消费者接受,是因为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FDA等美国食品安全权威机构的检测,而大多数美国人对这些机构有着充分的信任。他们相信能上市的就是安全的,如果有问题,监管部门不会让其上市。” 对待权威和公信的态度,为何两国民众截然不同?
对权威的质疑体现出的是社会公信力的沦丧。当塑化剂、苏丹红等不断假新科技之名为害百姓,当食品安全领域屡屡发生监管部门只收钱不监管的丑闻,甚至有专家以科学之名为瘦肉精开绿灯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怀疑专家或农业监管部门力荐的转基因这个新型食品会不会是下一个瘦肉精;当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论文抄袭、评职称靠关系、晋升院士靠走后门的传闻时,人们自然会怀疑,一个靠造假混得科学家浪名的专业人士,他会不会真收了孟山都的钱,为了某种目的而说假话?所以,有时公众的质疑是有原因的。
而《财经天下》报道,在美国,公众对于转基因以及FDA的认可,则主要是来自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在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都会发布食用安全和环境影响报告,接受公众评议。无论是公司还是政府,都愿意将转基因审批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并邀请公众参与。如果公众的意见和评论中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生产商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会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信不信FDA是美国人的事,但问题是中国有没有FDA这样让我们享受充分知情权的机构呢?虽然转基因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事物,普通大众也无意为它是否安全做定论,它需要的是权威人士严谨的审核把关。但保证充分的知情权是成为权威的基础,只有经得起质疑的权威才是真正的权威。人们质疑转基因权威的最终目的是:让我知情,给我一个选择的权利!
公信没有权威,是社会的悲哀,社会理应揪出背后的原因。而让公信具有真正的权威,是比推广转基因更紧迫的事。公信之所以成为公信,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是:让权力与信息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