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本质是在创新基础上对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其最大价值不是自己生产新东西,而是通过打破农业全产业链中上下环节信息不对称的弊端,透明一切信息,降低不必要的交易费用;对产生的大数据整合利用,推动农业内部及其相关产业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群蜂意志,强化自我调节机制,激发万众创新活力,对已有行业的潜力深度挖掘,重新提升传统行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实现了产需一致。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精髓是用户至上。传统农业是封闭生产,由生产商决定生产何种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天然割裂。现代农业是开放生产,讲究以销定产、以需定产的订单农业,追求生产者与消费者高度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让产销对接、产需结合成为现实。生产之前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消费者订单,按品种按质按量按时生产;生产期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招揽顾客上门;销售之后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积极改进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加速产品结构升级、质量提升、价值增值,以更低成本的销售渠道及更好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让顾客全程参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维修、改进、创新,由用户和企业共同决策来制造用户想要的产品,打通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界限,进入C2B、B2C互动交叉融合的全新模式,使个性化、定制化成为标志性特征。
消除了农资买难,降低了交易费用。互联网诞生之前,对农业生产经营者来说,农资种类、厂商、质量、效能、价格、经销渠道等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只要厂家抛出锚定价格,农民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即使可以收集相关信息,要么成本高昂望而却步,要么信息海量难辨真伪、无从选择。现在一切迎刃而解,国内外农资领域的许多大中型企业看中未来农资市场超万亿元的规模和十倍以上的收入增长空间,在当前政策扶持的背景下纷纷拥抱互联网,优化供应链,发展快递业务,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C2C、B2C、B2B的出现和易操作性,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农资厂商和农民真正平等,用户真正至上,每件农资定价变得透明,每个人都知道农资的真正价格区间,区域性价格垄断已成为明日黄花。每一种农资厂家产品购买的数量、消费者评价等也展现在眼前,农民获取信息的成本可基本忽略不计。质优价廉、服务优质的农资对农民不再是可想不可及而是唾手可得。如果是合作社或众多农民的团购更是享受更多优惠。尤其是电子商务制造的大量用户评论UGC(UserGeneratedContent),不仅造就了互联网的信任机制,而且将信任风险降之极限,为农民科学决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O2O的线下实体店体验与线上交易的结合、价格同步,增加了农民合理决策的依据,同时也推动农资厂商利用用户的大数据和个性化体验推出更能符合单个农民用户端的个性化农资需求,为农业产前产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成就了智慧农业,助推了现代农业。对农业产业来说,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系统改造传统农业生产,通过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投入产出精准管理、生产高效节能减排、产品绿色安全优质,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一方面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足量、费用低的投资,通过农村土地互联网交易平台流转可规模化经营的农地,在物联网采购质优价廉的农资。另一方面在种养场所建立融信息标识、感知、处理、传送的标准化种养智能系统:信息感知层通过合理布局电子标识、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等,感知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活动行为和群体长势长相及其生长环境条件,如土壤养分水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风力、病虫和自然灾害等重要因子及其变化,全方位监控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获取采集的各种数据,以多种通信协议向局域网、广域网发布,实现网络相关单元的数据传输、共享与交互;信息应用层对上传的大数据进行云计算,借助专家智能决策系统进行决策,及时发现问题、确定方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实施反馈、持续改进。
随着互联网知识的普及、使用技能的简化、无线移动的降费、交易信用的追溯等体系的完善和改进,加上现代农业的新硬件支撑,“互联网+”现代农业将很快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