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同意这个提法、支持这个提法是我们经过深入的思考的结果,所以这本书不是一本定调的书,而是一本研究、思考的著作,就是想把我们对于中国现实的观察、我们的看法、我们对于中国的出路何在的一些思考,用这本书的形式提供给读者们,提供给社会各界,关心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人来进行思考。
这本书写作的时间很长,从2010年的5月开始,那时候接受了三联书店樊希安和贾宝兰同志的一些建议,希望我把这些年的一些思考整理出来。所以我跟马国川合作,开始写作这本书。写作这本书一直到今年的10月交稿,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讨论、不断地修改,才写成这本书。
因为这两年多的过程正好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争论激烈进行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本书的写作,是我们参加了一个全民的大讨论,中国到底要往什么样子走。我们在写作的过程里边,回顾了中国改革的整个历程,对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方方面面做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找出了矛盾所在,提出了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是什么,应该走一个什么样的道路,所以它是一个提供来参加讨论的书。
中国这些年来,面对着两个大的问题。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旧的、原有的增长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旧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或者叫做经济发展方式,它不能持续了。从最简单的资源的衰竭、环境的破坏,一直到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衡,劳动群众不能享受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利益和收入差别的拉大,一系列的问题。另外一个碰到的严重问题就是腐败,腐败的蔓延、腐败深入了整个社会机体的每一个部分,而腐败的严重程度又造成了贫富差别的更加拉大。这样就造成了不但是经济问题,而且有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就针对这些问题,它的由来,做了探索。最后得出的结论,原因是因为在我们上个世纪末期建立起来的体制,本身就存在很多严重的缺陷,就是改革并没有进行到这样的程度,且不说政治改革在90年代以后就不再提起了,就是经济改革方面来说,很多重大的改革到了本世纪初,碰到了旧体制的一些核心的部分,比如说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到了母公司一级就停滞不前了,因为它触及到某些既得利益的核心部分。在改革停顿以后,它就发生一些更加严重的问题,正是由于改革的停顿,刚才讲到这两个问题就愈演愈烈,一个是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腐败的问题,以及它们带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都会愈演愈烈。
在这个矛盾激化的情况之下,就出现了另外一个,用现在流行词来说,就是另外一个顶层设计了。如果说在本世纪以前,20世纪,它是一个原来既定方向的,比如市场经济改革,比如法制化的改革等等,它受到了阻力,放慢了,甚至倒退了。那么现在它又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认为改革整个方向就是市场化、法制化、民主化这个改革方向是错的,那么应该走什么方向呢?走这个方向就叫强化政府的力量、强化国家部门,包括国有经济,加强国家对于政府的所谓驾驭,或者叫控制,或者叫掌控。用一种语言,如果用经济学人杂志在今年用的语言,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如果用我们讨论东亚模式的时候用的一个语言,叫做“威权主义的发展模式”,来强化这个东西。开始叫做“北京共识”,后来就叫做“中国模式”了。所谓中国模式,根据权威性的解释,它的特点就是强势政府。强势政府的优势在哪里?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它的表现是什么?一个表现就是所谓“高铁奇迹”,一个表现叫“北京奥运”,一个表现叫“某些地方”,比如重庆连续若干年的GDP平均增长14%以上,认为这是中国的出路,中国的发展道路。
一直到了去年早期,事态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向相背离。以强势政府为中心的中国模式,它的长期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逐渐的暴露出来。加上我们各界有识之士的奋力捍卫市场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改革方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改革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是唯一可能的选择,不改革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