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设立村镇银行726家,当年新增269家。这意味着银监会曾多次提及的,到2011年末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的“三年规划”,未能如期实现。
不过,受访农村金融专家对此给予正面评价,认为银监会没有再搞“运动式”发展,没有再向各家银行“摊派”设立村镇银行的任务,是政策的理性回归。
2011年7月,银监会调整了培育村镇银行的思路,主推有意愿、有能力、有规划的银行批量化、集约化设立村镇银行,并酝酿推出村镇银行子银行牌照。2月20日,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本报透露,目前已有21家银行向银监会提交了集约化发起组建589家村镇银行的申请,其中包括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包商银行等。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村镇银行股权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银监会近期在内部监管会议上要求,各银监局不得擅自设定主发起行持股比例必须高于20%的规定。“部分地方银监局对民间资本不够信任,要求主发起行绝对控股,只引进很少比例的民间资本持股,社会上意见很大。”前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
设立速度暂放缓
村镇银行在培育过程中,监管部门曾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主发起行的意愿,制定了到2011年底要发展1027家的“三年规划”。此后,为了完成这个“三年规划”,放松了对主发起行资质的要求,不少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以此作为跨区经营的工具,一些本没有意愿的国有大行、股份制行被要求履行“社会责任”,被“摊派”设村镇银行的任务。
到2011年7月,监管政策更趋理性,下发《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确定主发起行以及村镇银行组建数量和地点这一权限从各地银监局上收到银监会。同时,强调支持优质主发起行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
优质主发起行需要符合一些基本条件:有明确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专业的农村金融市场调查、详实的拟设村镇银行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估、足够的合格人才储备等。
受此《通知》影响,村镇银行组建速度进一步放缓。此前,受高层领导批评城商行盲目跨区影响,各地审批城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进度就已趋缓。
“《通知》虽然没有明言,但实际已表明银监会放弃了三年规划。”当时就有监管一线人士向本报表示。而在近期召开的内部监管会议上,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进一步明确表示,要坚持质量为先,不设总体指标,不搞运动,成熟一家,审批一家。
在村镇银行的区域布局上,要求重点选择在中西部农村地区,以防止村镇银行偏离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方向。村镇银行设立进度虽然暂时放缓,但银监会一旦批准若干家银行批量化、集约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后,村镇银行的发展步伐将重新大大加快。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计划设立的村镇银行都在一两百家。其中,建行和淡马锡合作,中行和富登金控合作。